(通讯员 何珊)近日,梁旭方教授课题组完成了鳜科4种鱼类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并在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Mandarin fish (Sinipercidae) genom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innate predatory feeding”的研究论文。
图1 翘嘴鳜捕食活饵料鱼
鳜科(Sinipercidae)鱼类生性凶猛,自开食起即以其他鱼类为食,通常拒食浮游动物或人工饲料。适口活饵料鱼的稳定供应成为鳜鱼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用人工饲料替代活鱼养鳜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梁旭方教授课题组主导并与德国莱布尼茨淡水生态与内陆渔业研究所(IGB)合作完成了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基因组的三代测序及染色体水平组装,以及大眼鳜(Siniperca kneri)、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和少鳞鳜(Coreoperca whiteheadi)高质量基因组组装。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揭示了鳜科鱼类在凶猛食性、生长、幽门盲囊和盐度适应等性状上的快速适应性进化机制。
图2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鳃耙与鱼类食性密切相关,鳜科鱼类仅有4-9个鳃耙,少于其它鱼类。鳃耙发育相关基因edar低表达可能是翘嘴鳜鳃耙数目少的原因。Edar-/-鱼鳃耙缺失,对浮游动物的摄食减少,而对饵料鱼的摄食增加。EDAR激活剂能够促进鳃耙发育,更密的鳃耙有利于滤食浮游动物。bmp4高表达能够通过结合edar上游的Xvent-1位点抑制edar表达和鳃耙发育,从而使得鳜鱼更加凶猛。
我们何珊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李玲和吕丽媛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我们梁旭方教授和德国莱布尼茨淡水生态与内陆渔业研究所的Dr. Heiner Kuhl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鳜营养需求与饲料(CARS-46)、德国科学基金会(DFG KU3596/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2822、31272641 和31602131)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0-1094-y
审核人:梁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