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2025年第03期(总416期)“水产讲坛”在水产楼A105天辰报告厅举行,特邀中国科学院杨红生教授作了题为“关于现代渔业发展的一点思考”的分享。本次讲座由副院长高泽霞教授主持。
杨红生教授首先通过介绍现代渔业这个概念,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现代渔业的作用。让学生对现代渔业的重要性有了重新认识。首先可以彰显国家权益,实施以海强国的重要手段:这表明现代渔业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水域生态系统对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涵养水源、缓解温室效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还是突破产业瓶颈,推进创新跨越的迫切需求:通过创新和产业融合来突破水产发展瓶颈。
杨红生教授介绍不同的水生动物(李雨洲摄)
杨红生教授还介绍了不同阶段的水生动物玩伴。相关生物分别是鱼、鲵、虾、贝、藻、参。 他形象地介绍了这些水产生物在水产养殖、研究等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和关联性。这些生物涵盖了鱼类、两栖类(鲵)、甲壳类(虾)、贝类、藻类以及棘皮动物(参) ,它们在水产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
杨红生教授讲解世界渔业发展的特点(李雨洲摄)
杨红生教授表明海洋渔业进入全面科学管理时代:如今海洋渔业的管理不再是粗放式的,而是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系统规划和管理,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随着人们对渔业资源可持续性的重视,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现有的渔业生物资源。渔业水域资源的开发得到发展:在合理的规划下,对渔业水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包括拓展新的养殖区域、开发新的渔业资源等。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引起了高度重视。高效集约式养殖技术得到发展: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单位面积的养殖产量和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影响。现代渔业成为世界渔业的发展方向和主流。
在场学生聆听完之后进行提问(李雨洲摄)
本次“水产讲坛”,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许多关于现代渔业发展方面的知识,杨红生教授分享的世界渔业发展的特点也让人受益匪浅。
【背景资料】
杨红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养殖生态学、海参遗传育种与养殖、海洋牧场建设等研究。近年来,发表SCI研究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1项、山东省地方标准5项。曾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 《海洋科学》主编、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副主编等。